南都讯见习记者邱墨山摄影刘有志说是上门提供抽油烟机清洗服务,实则推销毫无作用的“清洁剂”。75岁的深圳市民李先生花1.05万元购买了210瓶“贝尔亮”牌清洁剂。1月4日,南都刊发独家报道,起底了“贝尔亮”牌清洁剂推销骗局。【新闻链接:深圳75岁老人被骗万元!不少市民遭遇同样骗局,这种免费要不得】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贝尔亮”牌清洁剂生产厂家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万太家居用品厂。其法人代表龚炳章名下的深圳市龙岗区靓家洁家居用品厂和广州轮钦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曾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此外,深圳市龙岗区靓家洁家居用品厂曾被媒体曝光,生产的清洁剂产品无效。
针对南都报道,龙岗市场监督管理局称,经走访调查,涉事企业深圳市龙岗区靓家洁家居用品厂未在其登记地址经营,目前已被纳入信用监管。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和南山分局表示,目前已经组织警力对此事进行调查。
又有市民称陷骗局1月4日,南都记者来到了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马安堂社区中兴路128号顺兴工业区B栋5楼510,此处为龚炳章担任法人代表的深圳市龙岗区靓家洁家居用品厂的登记地址。
南都记者发现,顺兴工业区B栋5楼510为深圳市深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据该公司的前台工作人员介绍,该层楼就他们一家单位,“并没有见过什么家居用品厂。”
家住深圳蛇口的何小姐告诉南都记者,上个月,家中来了两个年轻女子,说是提供清洗油烟机服务。推销员进入厨房便开始清理,然后就推销起了相关产品。何小姐说,推销员告诉她,还提供家庭除螨服务,“我当时买下了2700元的清洁剂产品。”
据何小姐提供的产品照片,南都记者发现,该款名为“美家居”的清洁剂产品,除名称外,其余包装信息均与“贝尔亮”牌清洁剂一致。
据南都记者查询,两款清洁剂的产品标准号均为“QC201-2013”,但该标准号并非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两款产品的生产厂家也都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万太家居用品厂。在“贝尔亮”牌清洁剂的官方微店中,“美家居”产品也有销售。
南都记者多次联系海州区万太家居用品厂的登记机关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但对方电话一直处在无人接听状态。
载入经营异常名录
龙岗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1月4日,执法人员对涉事企业深圳市龙岗区靓家洁家居用品厂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商事主体未在其登记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马安堂社区中兴路128号顺兴工业区B栋5楼510经营,且通过该地址无法联系该商事主体。
龙岗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依照《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商事主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事登记机关将其从商事登记簿中移出,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一)不按时提交年度报告的;(二)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根据上述第(二)项规定,将该商事主体申请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纳入信用监管。
龙岗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根据报道内容,该涉事企业已涉嫌诈骗,建议将上述情况告知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警方正进一步调查
龙华公安分局表示,目前已经组织警力对此事进行调查。南山公安分局回应称,接到过类似情况的举报,对涉事人员进行了登记,并且扣押了涉事产品,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
律师分析
各司其职
市场监管部门有权对商品进行检测
广东君言律师事务所颜昭雄律师表示,根据《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市场监管部门承担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职能,具体包括通过巡查、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管,及时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所谓假冒伪劣商品,包括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厂名、厂址的;商品质量不符合标识、说明书表明的质量状况的等。”
颜律师称,《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同时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违反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的行为向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投诉,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人。“市场监管部门有权对涉嫌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实施检查,有权委托依法成立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抽样、检验。”
责任认定
推销人员:视具体情况而定
颜昭雄律师介绍,“如果产品质量和宣传有差别,但产品还是有一定价值,或者价值相差不大,那我理解还是商业宣传问题,不能算是诈骗罪,可以在民事层面上解决。消费者可主张民事欺诈,要求退货,同时行使消费者的索赔权。”
颜律师认为,“要是产品完全造假,那么买卖关系便失去了基础,推销人员就是典型的欺诈,非法占有财物,涉嫌刑事犯罪。”
物业:承担补充责任
就上门推销骗局,有读者表示,“物管应该严查进出小区人员。物管放骗子上门,需要检讨。”
颜昭雄律师表示,住宅小区多数会实行封闭式管理,业主和物业公司签订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也会约定物业公司承担封闭式管理、安全防范等职责。首先,相关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推销人员如何能多次出入小区成谜。其次,如果保安在巡逻中才发现有推销人员进入,而推销人员未经业主同意擅入小区,保安应要求该人员离开小区。在有业主反映被骗后,物业应协助处理,如提供推销人员信息等,以便业主依法维权。
那么物业公司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颜律师介绍,物业公司的失职和业主损失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物业公司如确实违反物业合同约定,可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合同没约定,因物业的公共管理职责是法定义务,可要求承担侵权责任法上的补充责任。
记者手记
齐发力深挖“产业链”
“清洗剂”骗局早已有之,发生地域也不只是深圳一地。套路更是简单,无非买多有折扣、买多送服务等利诱因素。可是,这样的套路就在不经意之间变成了一个“产业链”,受骗的大多为老人和家庭主妇。
诈骗团伙推销的也并非都是三无产品,大多还标有厂址。通过公开信息,也能查到法人代表是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机构应该联合介入调查,有所作为。记者接到的报料中,被骗金额最多的达10500元。如果加以深挖,案值有多大?波及范围又有多广?我们都不得而知。仅从近期的新闻报道就可见,岁末年关之际,此类推销洗护用品的骗局有趋于密集的势头。
在此类骗局中,除了消费者自身轻信外,还有哪些因素需要追问?个人认为,首先便是小区物管。推销人员是如何进入小区和居民楼的?保安是否失职?治安单位是否存在管理盲区?这些问题都值得追问。防止此类诈骗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这座城市里的市民共同努力。
原标题:深圳又有市民遭遇“清洁剂”推销骗局!登记地址并无此公司)《深圳又有市民遭遇“清洁剂”推销骗局!登记地址并无此公司》相关相似阅读参考资料:
上门推销清洁剂骗局是、上门推销清洁剂骗局、苏同兴尾气清洁剂骗局、洗衣机槽清洁剂骗局、汽油尾气清洁剂骗局、尾气清洁剂骗局、车小将尾气清洁剂骗局、苏博士尾气清洁剂骗局、尾气清洁剂大骗局